南辕北辙说课稿

时间:2025-03-31 00:07:52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南辕北辙说课稿1

一、说教材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含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自由读文,小组内竞赛读通课文→体会文本,小组合作演绎文本→拓展文本,了解寓言的生活意义(教育人)→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分以下四步:

㈠、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

你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㈡、生生互学,老师适时点拨

1、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

2、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教师给予适当地指导,

3、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桌间评价字词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㈢、落实口语训练,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拓展文本的外延。

2、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当今还有个别学生2300年前的古人批判过的愚蠢事情。个别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南辕北辙》现象:(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进行两个口语训练:①说说你知道的当今社会《南辕北辙》的事例。

②你想对故事里的那个人坐车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㈣、布置作业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不少像《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一样做愚蠢事的人,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读读,并在晨会上展示。

《买椟还珠》、《杞人忧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这些愚蠢的人做一些事情听起来很可笑,可是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希望你不仅能会读、会讲,还能用这些故事去教育身边的人。

南辕北辙说课稿2

说教材析学生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二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教学重点: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教材建议二课时完成,我上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读懂故事,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2、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重点生字

辕:yuán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 ……此处隐藏6339个字……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朗读引导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是个特殊时期,很快由低段的识字教学过渡到中年级的阅读阶段,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 重视字词的积累,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课前我已经对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2.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时学生是通过课前查字典理解,抓住课文南辕北辙中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 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读课文,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说学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以纯对话形式呈现,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进行讨论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课件太花哨,就会导致有一部分同学只顾欣赏了ppt,思维就不在课堂里,所以选用单色的ppt背景,ppt仅供呈现要求与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堵绝个别同学上课没事干的现象出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感受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时我尽量把发言的机会留给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1. 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学习新的寓言故事做了铺垫。)

2.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首先来看两个字。板书“辕”和“辙”。

3.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简要介绍“辕”“辙”的意思。然后出示图片形象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内容和直观的图片有力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难度。)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 阅读课文,巩固理解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

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

B、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自学检查

1. 自学检查1,认读词语。

2. 自学检查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题。

从前有个人,准备到( )去,本来应该往( )走,他却( )地认为自己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往( )走也能走到。(设计意图: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了解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以读代讲,理解内容

1. 快速读课文,知道季梁的朋友要去哪里?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2. 快速读课文,文中的楚国在哪面?那人向哪边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所找内容。

3. 快速读课文,那个去楚国的人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小组合作完成)找出他的有利条件,并根据“固执己见”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并板书:固执。

4. 季梁的朋友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拿出第二张表格分小组讨论)教师板书:方向错,越离越远。

5. 快速读课文,理解季梁的态度怎样?你是通过那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分析板书:诚恳。

6.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和合作学习、讨论,加上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五)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和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进一步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师的结束语不但使学生的合作讨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时补充完整课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六)拓展延伸

假如季梁的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感悟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

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五、说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完课文后并接受老师的检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在辕和辙的教学中,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以备需要时使用,故事相关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感受到寓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积极性。尽管做了很多的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不足:

1.教学要求落实的还不够扎实,还可以补充一些内容让学生说、讲、练,但因课堂速度较慢未能补充进去。

2.在整个过程中课堂结构显得不是很井然,有些环节还有些措手不及。

3.尽管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很多,也使我的教学之路将会越走越扎实,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南辕北辙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