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6:34:55
【精华】说课稿3篇

【精华】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节唱歌课《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加深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创编与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掌握2/4拍的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熟练掌握2/4拍的相关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提出问题:课间十分钟大家都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鼓励性的评价。由此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可以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哦,十分钟》,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感受出歌曲是中速稍快;欢快明朗地。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有什么不同?通过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分析出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欢乐轻快,后半部分柔美舒展。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切分节奏,以及四五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在演唱比较难把握,在这里我会选择讲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最后我还会在教唱环节,请学生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思想主旨是什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思想主旨。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创编节奏的方式来感受改变节奏后的《哦,十分钟》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并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学生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年级美术课《鱼儿游游》。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鱼儿游游》一课共分为二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点,能用剪贴的方式进行表现,并能用画或剪贴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

二、说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作为小学生入学后剪贴的初始课,本课学生在剪贴时有一定得难度,这要求学生既要画出鱼的外形,又要能在设计好的鱼的身上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光十色。我通过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的鱼儿,诱导学生表现鱼儿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剪刀,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剪贴各种美丽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像,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鱼儿游游》一课也为后续上好剪贴课奠定了基础。

2、、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我根据新课标的 ……此处隐藏2933个字……。同时,让学生在 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中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或校园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观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四、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文明素养面面观

1.课前调查:

教师讲述: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提问: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学生回答: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活动二 论谈校园中的不文明

1、播放课件

展示图片一:学生随便在校园乱扔纸屑。

图片二:洁白的墙面留下 了脚印。

图片三:校园里随地吐痰。

图片四:下课同学之间打闹骂脏话。

图片五:花池里乱折、乱踩花草。

提问:除了上述不文明的现象外,你在校园还发现了什么?班里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小结: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就这一点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2、阅读课文: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

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并发言:

假如你是吐口香糖的人。

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清洁工人。

假如你是一个游客。

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

引导学生初步懂得扔口香糖的行为能折射出一个地区、国家的文明程度。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三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2、现场互相观察对方的文明形象:从衣着、红领巾佩带、头发长短、做姿、向对方请教问题、借文具等。

3、通过观察从同学中找出典型站在讲台中让大家从衣襟是否敞开、红领巾佩带是否规范、帽子佩带是否端正、鞋带是否系紧等评论其形象。

4、给这位同学几分钟的时间到教室后面整理自己的衣着、红领巾、帽子让大家重新评论。

5、现场表演:一学生迟到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到坐在座位上忘了带文具向同学借等一系列行为动作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并纠正。

6、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7.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8.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小结: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的行为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学校和公共场所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七、 板书设计

一、文明素养面面观。

社会调查:你的发现

校园中的不文明

二、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文明形象面面观

我的文明形象设计

主题二:社会文明大家谈

主题一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我们追求和实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作为对主题一学习内容的回应,主题二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和探究:我们该用怎样的文明行为和素养回应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呢?

话题一:文明素养面面观。

(1)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重在从社会视角、从人的公共行为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的文明素养。

(2)引导学生考察人们在公共场所下的行为是否文明。注意我们不要让学生简单地止于观察现象——辨析行为好坏——我们应该怎样(观念上的回答),而要重在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多角度地、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如教材第9页的“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文章后面的设问,就旨在让学生走进生活中,从不同的生活者的角度,去感受,去分析和思考。

话题二:生活中的一米线。

(1)首先我们是从人权的视角,即从对私人空间的尊重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的角度,反思在公共场所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文明素养。

(2)理解生活中的“一米线”,不仅仅是人和人在空间中的距离,而是透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对自己、他人隐私和权利的保护及尊重。

(3)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话题三: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承接上面学习的内容,本话题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小做起,从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

(2)注意引导学生从个人形象、行为与社会公共文明的形成和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而非止于个体形象在外表形式(梳妆打扮等)上的美与丑。旨在追求内在和外在美的统一协调。

《【精华】说课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